前進 2025 大阪世博! 五大亮點一次看懂未來藍圖
Text by 郭慧 Michelle Kuo.Image Courtesy of Expo 2025、玉山デジ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Tamayama Digital Tech Co., Ltd.
自 1970 年大阪首次舉辦世界博覽會以來,這場全球盛會睽違 55 年再度回到這座城市裡。即日起至 10 月 13 日,日本關西大阪2025世博會(Expo 2025 Osaka, Kansai, Japan,以下簡稱大阪世博)於人工島「夢洲」上熱鬧登場,以「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」為題,「未來社會的實驗場」為概念,邀請超過 150 個國家、25 個國際組織一起提出給未來理想社會的創意提案!以下讓我們從五大亮點出發,一次讀懂未來藍圖。
吉祥物脈脈出列! 用最靈活的姿態,帶你探索未來世界
以可愛身姿出沒於世界各地,大阪世博吉祥物「脈脈」(Myaku-Myaku)早在展會開始之前,便已成為這場盛會中最具辨識度的角色之一。這隻宛如來自異次元的生物,其實出自日本設計師暨插畫家山下浩平之手,造型延伸自大阪世博的標誌。其中紅色甜甜圈狀外環象徵細胞,可分裂繁殖;藍色身體則如水般柔軟,可隨著流動改變形狀。以最柔軟的姿態,喚起人們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與親近。

在世界最大木建築「大屋根」裡 找到通往永續未來的途徑
由自然派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的「大屋根」佔地六萬平方公尺,步道長達兩公里,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,邀請遊客在此遮陽躲雨,也象徵著多元世界在此相聚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屋根建築靈感源於日本寺廟建築中的「貫」(ぬき)樑構造,讓旅人在高科技的未來裡,仍能感受到天然木質及傳統工藝的溫度,更讓人發現,最古老的工藝並非只存在於往昔,而能成為通往永續未來的另一種途徑。

世界最大木造建築「大屋根」。 (Image Courtesy of Expo 2025)
在大師級建築展館裡 展望未來生活的可能性
今年大阪世博邀請八組橫跨生物學、影像、音樂等多元領域的策展人,打造出八大主題館。其中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組成的 SANAA 建築事務所打造,「Better Co-Being」以森林裡的無牆展館呼應共享精神,也鼓勵旅人穿梭在自然與藝術之間,以最開放的心情,展望未來生活的可能。

由 SANAA 建築事務所打造的「Better Co-Being」展館。 (Image Courtesy of Expo 2025)
走逛國家館 看見世界級大師對未來的精彩提案
另一頭,國家館中也有許多建築大師同台競技。像是荷蘭館由 RAU Architects 設計,以發光球體呈現永續能源概念,在光影朦朦中蘊含著對永續的探索與虔心;瑞士館則在 Manuel Herz Architects 操刀下,以泡泡結構創造出清透視覺,球體外膜更可回收作為家具材料,減少建材浪費。

瑞士館以泡泡結構組成,風格清透唯美。 (Image Courtesy of FDFA, Presence Switzerland)
在「TECH WORLD」裡頭 感受島嶼實力與蓬勃生命力
即便受到國際政治局勢影響,台灣仍不願在這場國際盛會上缺席。今年「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」以企業名義打造「玉山館」,並以「TECH WORLD」為題,在建築上透過可回收金屬環保綠建材創造出山稜折線意象,讓人走近展館時,瞬間聯想到島嶼的層巒疊翠;場內則規劃「生命」、「自然」、「未來」三大劇場,其中「生命劇場」由 560 支機械手臂與多媒體平板共演,結合大型樹型裝置,透過動態演繹,呈現生命在極端環境下的韌性與共生精神;「自然劇場」則以氣味設計、點雲建模與聲景系統,打造一場五感沉浸的自然體驗,重現島嶼特有的森林氛圍與物種多樣性;「未來劇場」更運用生成式 AI 動畫,描繪未來世界裡,晶片技術如何形塑人類生活,激發無限想像。
除了三大劇場,玉山館也設置多項科技裝置,像是 AI 藝廊以擬真畫作技術呈現「台展三少年」畫家林玉山、陳進、郭雪湖作品;「群蝶共舞」讓參觀者透過觸控面板召喚數位蝴蝶群飛舞,象徵科技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流動;「心動智慧手環」則能偵測每位參觀者的情緒反應,推薦最適合的觀展動線與體驗順序,讓每一次走訪都成為獨一無二的旅程。

大阪世博於人工島「夢洲」上熱鬧登場。圖為雲門舞集在「玉山館」與「大屋根」之間的演出。(Image Courtesy of 玉山デジ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Tamayama Digital Tech Co., Ltd.)

「玉山館」中的自然劇場。(Image Courtesy of 玉山デジ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Tamayama Digital Tech Co., Ltd.)